我一直堅信:一座城市精髓的地方,一定不是這里的高樓大廈,也不是這里的名勝古跡,而是隱藏在城市深處,那些彎彎繞繞的老街老巷。它們伴著歲月而來,是這座城市的印記。對于很多臨沂人來說,窄小狹長的巷子,是兒時不可缺少的回憶,幾十年如一日的時光,鐫刻著歲月的故事,是一種割舍不斷的感情。過去的十幾年,臨沂發(fā)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,南坊、高架、濱河大道,還有數(shù)不清的高樓……臨沂變成了現(xiàn)代大都市的樣子。 圖|小小白楊 相伴隨的,是不停的拆遷,改造,我們埋頭向著高樓大廈前進,當我們有一天突然回憶起老城老巷子的時候,發(fā)現(xiàn)那些承載著我們兒時回憶的地方已經(jīng)越來越少。 臨沂的老巷子,以老東關、蘭山路、洗硯池街一帶最為集中,如今,東關已成“新東關”,完全看不出以前的痕跡。 最近,洗硯池街只剩樓體的拆除現(xiàn)場,讓我覺得這一片老城,似乎也在慢慢的被現(xiàn)代化蠶食。 洗硯池小學里面也是一片雜亂,門衛(wèi)大爺說需要一年之后孩子們才能重新回來上課。 有時候厭倦了城市的快節(jié)奏和高壓,想找個地方安安靜靜的呆會兒,那這片老巷子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。 緊挨著沂蒙路,離熱鬧不遠,但偏偏又鬧中取靜。夏天遮天蔽日的法桐,如今只剩干枯的枝丫和還沒有落盡的枯葉,陽光努力的給你溫暖,大爺騎車悠悠而過。 斑駁古舊的墻,靜靜訴說著臨沂城的過往,在這里,又曾留下多少孩童玩耍的歡笑? 這里沒有那些特別精致的店面和裝修,理發(fā)店的裝修大概停留在了10年前,巷子口的小賣部,老式自行車修理部,都還原汁原味的保留著。 想想沂蒙路上車輛川流不息的忙碌,一路之隔,這里的生活節(jié)奏很慢很慢,向陽的墻根處,老人們一邊曬著太陽一邊聊著天,一上午就這么悠悠而過。 走進巷子,如今看來顯得有些低矮的門前,寫著光明乳業(yè)的牛奶盒早已銹跡斑斑,屋檐一角升起一陣煙,那味道瞬間將漸漸遺忘的記憶喚醒。 離開鱗次櫛比的主街道,這里才是生活的秀場,時間在這里凝結,一切都還是當年的模樣。 隨著城市的發(fā)展,老街老巷終會被高樓大廈所代替。再過些年,恐怕眾多老巷子將難覓蹤影。我們拍下一張張照片,希望成為這座城市變遷的見證者。 當我們樓房越來越高,路越來越寬,這些巷子里的生活漸漸被人拋棄在身后,雖然是時代發(fā)展的必然,卻忍不住有一絲絲心酸。 每天在密不透風的水泥叢林中趕路,在“鴿子籠”中相互對視,我們開始失去那份閑適和厚重。當某一天,老巷不見了,我們只能在照片中,去尋找往昔時光,回味當年悠長。 別等到她徹底消失了我們才想起回憶,趁著現(xiàn)在有時間,再去看看她,感受它的溫度吧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