湯河鎮(zhèn)在臨沂市河東區(qū)境內東部。湯河鎮(zhèn)位于河東區(qū)東部16公里處,中部有湯河貫穿而得名。湯河鎮(zhèn)屬沖積平原,土質肥沃,水利資源豐富,盛產(chǎn)苗木花卉、沂州木瓜、杞柳等。 享有“苗木花卉之鄉(xiāng)”、“沂州海棠之鄉(xiāng)”、“沂州木瓜之鄉(xiāng)”、“木柳工藝之鄉(xiāng)”等美譽。 鄉(xiāng)政府駐地,簡稱旦街,位于湯河西岸。明初劉姓由山西洪洞縣老鸛窩遷此立村,因此處西倚丘陵,東臨湯河,旭日東升時陽光璀璨,故名旦彰。劉姓傳六世時村中因起集成為熱鬧街市,遂定此名。 西洽溝、中洽溝、東洽溝 位于旦彰街北約1公里,湯河西岸。1569年(明隆慶三年)建村,名為十二溝,因村周圍有12條溝得名,后村中張、陳、蔡3姓財丁俱旺,相處融洽,時人謂之“三合”,“洽”字字形有三合之象,遂形意雙取,更村名為洽溝,后析成3個村,根據(jù)方位分稱西洽溝、中洽溝、東洽溝。 前朱井寺、后朱井寺 位于旦彰街東北2.5公里,湯河東岸。清康熙年間成村,因村有個紅廟,廟前為前朱井寺,廟會為后朱井寺。 前踅莊、后踅莊 位于旦彰街西北1公里,湯河西岸。相傳明末有幾家逃荒戶今址北蓋茅屋居住成村,清初遭大水,茅屋為大水踅入漩渦而湮沒,人們?yōu)榧o念這一慘狀,重建家園后遂以踅莊命名,后析成兩村,以所處方位分稱前踅莊、后踅莊。 張古縣、趙古縣、周古縣、王古縣 位于旦彰街西偏北3.5公里!蹲髠鳌份d:“春秋桓公五年(公元前707年),城祝邱”即此,西漢時為即邱縣治所,東晉末年劉裕北伐時被毀,明洪武年間建4村,各以古縣冠以姓氏命名,1909年《山東省地圖》標名四古縣。 朱樓子 位于旦彰街西北2.5公里。清康熙年間建村,相傳此處原系漢即邱縣城的東城門樓子古址,故命村名為樓子,1981年改名為朱樓子。 橋頭 位于旦彰街西北2公里,碑文記載:明初由泗水縣遷民來此立村,相傳此處原系漢即邱縣城東門外護城河橋頭遺址,成村后即名為橋頭。 溝崖 位于旦彰街西北1公里,湯河西岸。明中期建村,因村址處一大溝的北岸,故名溝崖。1090年《山東省地圖》表名溝子崖。 小南莊 位于旦彰街西2公里。相傳隋朝時即有此莊。因北邊的橋頭村據(jù)說是漢即邱縣城東門外護城河橋頭遺址,在當?shù)仡H有名氣,此村建在該村南邊,故名小南莊。 |